深渊·后尘——忧虑中国重蹈日本覆辙
深渊·后尘——忧虑中国重蹈日本覆辙
深渊?后尘
——忧虑中国的隐患与危机
时寒冰
股指期货、融资融券的消息,大家更关注的,是它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。这种影响是必然的,它将改变趋势的变化,相应的,投资策略及分析方法,都需要作出调整。然而,这并非是最重要的问题。如果站在全球的视野来看,从碳经济到股指期货,都在铺设一条路——一条步向危机之路。
对于日本的迅速崛起和神秘衰落,我在《中国怎么办——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》一书中,略有介绍。
崛起之快一度令美国恐惧的日本,何以神秘地衰落?这里面藏着多少谜团?日本当年发生了什么?美国做了什么?在看不见的血腥博弈当中,日本的七寸被美国打中,并从对主人的挑战重新变成顺从的奴隶……
我最近一直在翻阅有关书籍,尤其是国外学者的著作,试图找到其中的答案。
这些答案,国内也有很多研究者给过,但这些研究先入为主的政治倾向性等局限,使得其学术价值大打折扣。我更希望,找到利益博弈的主线。在那些从辉煌转向黑暗的日子里,在日本,到底发生了什么?
我用的是组合式阅读(见《读书心得:思考?后半本》)。
在找寻答案的过程中,我经常感受到的是两个字:恐惧。
当年日本的优势,中国没有。
当年日本的软肋,中国更甚。
当年日本的狡猾,中国没有。
诸如科技、教育、社会保障、民富路线……等等,中国都远不及日本。在外交中,日本的“单兵”作战能力、“集团”作战能力,都仅次于美国,而非中国所能及。在碳经济谈判中,中国在未获得西方资金与技术援助承诺的情况下,主动承担责任,日本绝对是利益至上而非单纯地基于“国际影响”的考虑。日本更喜欢把面子活交给别人做,而自己得实惠。
但是,中国正在沿着日本当年的路线,亦步亦趋。不仅所面临的大背景,就连相关对策,亦在重犯日本之错,而且,能够纠错的机会越来越少……每每想及此,痛心不已。
日本的纠错能力和民族奋斗意识是非常强的。即便是在被美国用货币武器打得丢盔弃甲的日子里,日本的专利技术取得率仍多年保持世界第一,民用科研研发投入世界第一;日本对教育的投入一直保持在占GDP的4.7%(中国实际公共教育投入占GDP比例为2.4%,仅相当于日本、美国的一半);日本国民的生活水准并未有明显变化……
这是一个能够忍辱负重,慢慢纠错,待机崛起的民族。
对于日本失去的10年,学界有很多解释,其中,著名的资产负债表衰退学说等,更被认可。事实上,中国的决策层也正是受此影响,开始采取应对措施,以避免重蹈日本覆辙——通过利益分析法的倒推,我确信是这样的,至少,两者的逻辑线是非常契合的。
但是,这可能被误导至一个可怕的深渊。
我在不久前的一次小范围的深度演讲中,讲了我的忧虑。
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定义:当全国性的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后,大量的私人部门(企业和家庭)资产负债表随之处于资不抵债的状况,私人部门的经济活动从追求利润最大化转变为追求债务最小化,从而大规模地遏制经济活动,由此而造成的持续衰退,被称为资产负债表衰退。
特征:
(1)企业会把收入的大部分用于还债,而不是用于再投资,用银行贷款投资的需求下降;家庭把收入的大部分用于还债,同时减少消费,消费信贷急剧下降。
(2)由于企业和家庭以还债为目标,资金流入银行而流出少,导致信贷循环发生破坏,即使降低利率,企业和家庭也没有借贷动力。
(3)在企业和家庭把资产负债降低到可以承受的程度以前,济无法恢复自行增长。
解决资产负债表的唯一出路是政府支出。如果中国高层接受这种理论,就意味着,
中国将为了避免重蹈日本覆辙,为了避免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,继续强化政府的财政集权(对福利征税显出来的对资金渴求的迫切性是最典型的例子),扩大政府支出,而这将进一步恶化中国经济。因为,中国面临的衰退与发达国家出现的资产负债表衰退有着本质的区别。
首先,国企作为主力军,由于不用担心还债,借债的动力永远强大,不会把还债作为目标,而是投资再投资——跟日本恰相反。
其次,政府通过增加税收等方式筹集的资金,远没有在私人手里效率更高,加之***、巨大损耗等因素,将导致资金挥霍无度地滥用,最终造成大量坏账,引发金融危机。
其三,民穷与社会保障缺位,意味着其避险能力非常薄弱。
结论:
如果错误汲取日本的教训,可能会导致中国陷入坏账引发的金融危机,而非日本式的资产负债表衰退。
当下,中国学界浮躁之风日盛,多以趋炎附势、牟取私利为出发点,对问题的研究往往流于表面,其实,无论是日本失去的十年,美国的次贷危机,还是未来中国面临的以房地产崩盘为起点的大危机,都有两个最核心最关键的因素:消费不足;决策错误。
日本当年的房价飞涨、股市飞涨,导致大量资金被从实体经济中抽出,流向虚拟经济,而泡沫的破灭,使得亿万财富烟消云散。随之,必然是购买力的大衰退。日本泡沫破灭后,家庭平均消费支出连续多年下降,在失去的10年里,除了1999年有反弹,一直到2001年还在下降。失去的10年,恰恰也是消费衰退的10年!
我们再看看美国。房价上涨引发的财富增加效应,也吸引了大量资金涌入,只不过这些资金来自全球各地而非美国。尽管如此,随着泡沫的破灭,美国的消费下降,经济随之陷入危机。
显然,消费不足才是最根本的因素。如果不提升消费,根本不可能走出危机。
令人恐惧的是,中国的泡沫远远大于当年的美国和日本。
美国房价从1996年到2006年,总共上涨了80%。
再看日本。在日本泡沫最严重的时期,即1986年至1990年,日本全国商业用地的平均价格累计涨幅67.4%,全日本住宅用地平均价格累计涨幅是60%,涨幅最高的东京涨了一倍。当看到这些数字的时候,我非常怀疑,因为,中国的地价涨幅一年就达到了这个速度!而在核实后,我不能不震惊地发现,日本泡沫最严重的时候,其地价涨幅也远小于我国目前!
就是这样一个水平,而且是在日本保护政策依然发挥作用的情况下,泡沫快速累积并破灭,而中国,在不设防的情况下,泡沫的累积又该是何等的危险?2001年至2003年,整个中国地方政府在这三年的土地出让金收入总额为9100亿元,而2009年一年,我国土地出让收入总额就已达到1.5万亿元!
我惊讶的发现,中国在许多方面,甚至细微的细节方面,都在沿着日本当年的路线走。
当年的日本,实行的是扩张财政政策,但大量资本并未流向实体经济。
现在的中国,也是扩张的财政政策,大量资金并未流向实体经济。2009年1-9月,中国全社会存款增长11.75万亿元,而企业存款增加就达到5.6万亿元,占47.6%。这意味着,大量银行信贷并未形成借款机构的现实购买力。
民营资本的窘境更令人忧虑。
按照目前的市场准入格局,在全社会80多个行业中,允许国有资本进入的有72种,允许外资进入的有62种,而允许民营资本进入的只有41种。而且,民营经济被限制的恰恰是高回报率的领域!
与日本当年处处厚待自己的民营资本的情况相反,中国宁可把最好的机会给外资而不予民企。比如,有些城市为吸引外资,零地价给外资,由于工业用地占比高达80%,这些城市便拼命抬高住宅用地价格,以占比20%的住宅用地价格去弥补80%的工业用地的损失!这也是中国房价持续上涨的根源之一!
这种以牺牲一方民众幸福为代价吸引外资的做法,与卖国何异?!
为什么在中国4万亿救市计划已经落实后,低碳经济的呼声空前高涨?——答案是:中国已没有了调整的退路,而且,他们都看到了这一点,西方绞杀中国的另一条件已经具备。
为什么在中国大力鼓励小汽车发展的同时,美国却在一边大力发展生物燃油,一边SUV关停转移到国外?——答案是:减少对石油的依赖,在为未来的石油战争作准备。这又是一个绞杀中国的条件。
……
是的,就如同下棋,一步步地在向前推进。当年的日本,起码还知道自己下到哪一步了,下一步应如何走?而我们,在莫名其妙的沾沾自喜中,一次次地迷失。遥想2009年,在铁矿石价格谈判最关键的时刻,中国突然出台钢铁、汽车振兴规划细则,使得谈判对手立即变得空前强硬,中国的谈判筹码瞬间丧失,由此造成的损失以“亿美元”计算。政策的出台为什么不协调一下呢?我很久不能从这种疼痛中走出来:为什么不等谈判合同签订之后再出台振兴规划呢?那样的话,中国获取的将是怎样的利益啊!
2008年6月,在国际油价位居140美元附近时,我在接受央视东方时空记者采访时,明确表示未来油价将跌到50美元以下。2009年3月,我开始看高油价,并多次强调,低油价时代已经过去,30多美元、40多美元的油价永远都看不到了!油价将很快突破70美元,并到达70到80美元一线(油价每到达一个线,意味着,针对的对象的变化,这一点,我在书中有简单提及)。2009年11月初,我在福州演讲时再次强调,国际油价将在2010年突破100美元,如果中国发生干旱或者水灾,国际油价将快速突破120美元。
是的,这是一条轨迹,是一盘棋的模拟,这盘棋正在一步步地下着,我们按部就班地走向不归路。在庞大的货币投向市场,累积下来巨大的干柴,美国只需放把火即可,而货币战争史证明,美国从来都是这方面的好手。
中国的许多御用专家认为,由于中国的供给充足,不可能发生通货膨胀,有些专家对我在《中国怎么办——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》一书第7章《全球性通货膨胀要来了!》的预言嗤之以鼻。认为,中国只有通货膨胀预期,而没有通货膨胀。
这是一种极其可耻的自欺欺人的说法。
试问,难道房价上涨40%还不叫通货膨胀吗?CPI不反应房价的上涨,并不意味着通货膨胀没有发生,这家专家被拔掉了裤子还浑然不觉,因为他们把脑袋埋在了土壤里,或者,如“竹林七贤”里的刘伶,有视屋室为裤子的潇洒。【注解1 】
实际上,最可怕的还不是简单的通货膨胀问题。
最可怕之处,恰是那些专家沾沾自喜的部分——中国的巨大投资,在未来,就是供应,而供应在没有适合的购买力相对应的情况下,就会演变成过剩【我国目前钢铁行业的过剩的生产能力达到了2亿吨;水泥生产能力达到18.7亿吨,已经远远超过实际需求,目前在建的400条生产线还将新增生产能力6亿吨;电解铝生产能力过剩600万吨,在建的还有200万吨……截至2009年第一季度,在24个行业中有19个行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】。这会导致一种比传统意义上的通货膨胀更棘手的经济形态,也是我在此前的博文中已经明确预言过的:一方面,大宗商品价格攀升,企业生产成本上升,另一方面是供应增加,产能过剩,商品价格上不去,形成输入型通货膨胀与内在通货紧缩并存的经济形态。这种新的经济形态将让中国在未来痛苦不堪。
中国露出的软肋,满眼皆是,犹如一个肥大的绵羊。美国等发达国家,如果要掠夺,随机选择攻击目标即可有收获。
民族之痛,莫过于此!
但愿,中国的决策层只是大智若愚,笔者愚陋,难以理解大智慧者的用心。
但愿,美国等发达国家并没有笔者推断的那么聪明和凶狠。
草民之忧,草民之哀泣,或许,只是一个愚昧的笑料吧。
于2010年1月11日
【注解1 】“竹林七贤”里的刘伶放荡不羁,一辈子以酒为伴。酒兴浓时,常脱光了衣服在家里“裸奔”,一日脱衣裸形在屋中。正巧被一个客人撞上,客人便讥讽他几句。刘伶回答说:“我以天地为栋宇,屋室为裤衣。诸君何为入我裤中?”
——忧虑中国的隐患与危机
时寒冰
股指期货、融资融券的消息,大家更关注的,是它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。这种影响是必然的,它将改变趋势的变化,相应的,投资策略及分析方法,都需要作出调整。然而,这并非是最重要的问题。如果站在全球的视野来看,从碳经济到股指期货,都在铺设一条路——一条步向危机之路。
对于日本的迅速崛起和神秘衰落,我在《中国怎么办——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》一书中,略有介绍。
崛起之快一度令美国恐惧的日本,何以神秘地衰落?这里面藏着多少谜团?日本当年发生了什么?美国做了什么?在看不见的血腥博弈当中,日本的七寸被美国打中,并从对主人的挑战重新变成顺从的奴隶……
我最近一直在翻阅有关书籍,尤其是国外学者的著作,试图找到其中的答案。
这些答案,国内也有很多研究者给过,但这些研究先入为主的政治倾向性等局限,使得其学术价值大打折扣。我更希望,找到利益博弈的主线。在那些从辉煌转向黑暗的日子里,在日本,到底发生了什么?
我用的是组合式阅读(见《读书心得:思考?后半本》)。
在找寻答案的过程中,我经常感受到的是两个字:恐惧。
当年日本的优势,中国没有。
当年日本的软肋,中国更甚。
当年日本的狡猾,中国没有。
诸如科技、教育、社会保障、民富路线……等等,中国都远不及日本。在外交中,日本的“单兵”作战能力、“集团”作战能力,都仅次于美国,而非中国所能及。在碳经济谈判中,中国在未获得西方资金与技术援助承诺的情况下,主动承担责任,日本绝对是利益至上而非单纯地基于“国际影响”的考虑。日本更喜欢把面子活交给别人做,而自己得实惠。
但是,中国正在沿着日本当年的路线,亦步亦趋。不仅所面临的大背景,就连相关对策,亦在重犯日本之错,而且,能够纠错的机会越来越少……每每想及此,痛心不已。
日本的纠错能力和民族奋斗意识是非常强的。即便是在被美国用货币武器打得丢盔弃甲的日子里,日本的专利技术取得率仍多年保持世界第一,民用科研研发投入世界第一;日本对教育的投入一直保持在占GDP的4.7%(中国实际公共教育投入占GDP比例为2.4%,仅相当于日本、美国的一半);日本国民的生活水准并未有明显变化……
这是一个能够忍辱负重,慢慢纠错,待机崛起的民族。
对于日本失去的10年,学界有很多解释,其中,著名的资产负债表衰退学说等,更被认可。事实上,中国的决策层也正是受此影响,开始采取应对措施,以避免重蹈日本覆辙——通过利益分析法的倒推,我确信是这样的,至少,两者的逻辑线是非常契合的。
但是,这可能被误导至一个可怕的深渊。
我在不久前的一次小范围的深度演讲中,讲了我的忧虑。
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定义:当全国性的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后,大量的私人部门(企业和家庭)资产负债表随之处于资不抵债的状况,私人部门的经济活动从追求利润最大化转变为追求债务最小化,从而大规模地遏制经济活动,由此而造成的持续衰退,被称为资产负债表衰退。
特征:
(1)企业会把收入的大部分用于还债,而不是用于再投资,用银行贷款投资的需求下降;家庭把收入的大部分用于还债,同时减少消费,消费信贷急剧下降。
(2)由于企业和家庭以还债为目标,资金流入银行而流出少,导致信贷循环发生破坏,即使降低利率,企业和家庭也没有借贷动力。
(3)在企业和家庭把资产负债降低到可以承受的程度以前,济无法恢复自行增长。
解决资产负债表的唯一出路是政府支出。如果中国高层接受这种理论,就意味着,
中国将为了避免重蹈日本覆辙,为了避免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,继续强化政府的财政集权(对福利征税显出来的对资金渴求的迫切性是最典型的例子),扩大政府支出,而这将进一步恶化中国经济。因为,中国面临的衰退与发达国家出现的资产负债表衰退有着本质的区别。
首先,国企作为主力军,由于不用担心还债,借债的动力永远强大,不会把还债作为目标,而是投资再投资——跟日本恰相反。
其次,政府通过增加税收等方式筹集的资金,远没有在私人手里效率更高,加之***、巨大损耗等因素,将导致资金挥霍无度地滥用,最终造成大量坏账,引发金融危机。
其三,民穷与社会保障缺位,意味着其避险能力非常薄弱。
结论:
如果错误汲取日本的教训,可能会导致中国陷入坏账引发的金融危机,而非日本式的资产负债表衰退。
当下,中国学界浮躁之风日盛,多以趋炎附势、牟取私利为出发点,对问题的研究往往流于表面,其实,无论是日本失去的十年,美国的次贷危机,还是未来中国面临的以房地产崩盘为起点的大危机,都有两个最核心最关键的因素:消费不足;决策错误。
日本当年的房价飞涨、股市飞涨,导致大量资金被从实体经济中抽出,流向虚拟经济,而泡沫的破灭,使得亿万财富烟消云散。随之,必然是购买力的大衰退。日本泡沫破灭后,家庭平均消费支出连续多年下降,在失去的10年里,除了1999年有反弹,一直到2001年还在下降。失去的10年,恰恰也是消费衰退的10年!
我们再看看美国。房价上涨引发的财富增加效应,也吸引了大量资金涌入,只不过这些资金来自全球各地而非美国。尽管如此,随着泡沫的破灭,美国的消费下降,经济随之陷入危机。
显然,消费不足才是最根本的因素。如果不提升消费,根本不可能走出危机。
令人恐惧的是,中国的泡沫远远大于当年的美国和日本。
美国房价从1996年到2006年,总共上涨了80%。
再看日本。在日本泡沫最严重的时期,即1986年至1990年,日本全国商业用地的平均价格累计涨幅67.4%,全日本住宅用地平均价格累计涨幅是60%,涨幅最高的东京涨了一倍。当看到这些数字的时候,我非常怀疑,因为,中国的地价涨幅一年就达到了这个速度!而在核实后,我不能不震惊地发现,日本泡沫最严重的时候,其地价涨幅也远小于我国目前!
就是这样一个水平,而且是在日本保护政策依然发挥作用的情况下,泡沫快速累积并破灭,而中国,在不设防的情况下,泡沫的累积又该是何等的危险?2001年至2003年,整个中国地方政府在这三年的土地出让金收入总额为9100亿元,而2009年一年,我国土地出让收入总额就已达到1.5万亿元!
我惊讶的发现,中国在许多方面,甚至细微的细节方面,都在沿着日本当年的路线走。
当年的日本,实行的是扩张财政政策,但大量资本并未流向实体经济。
现在的中国,也是扩张的财政政策,大量资金并未流向实体经济。2009年1-9月,中国全社会存款增长11.75万亿元,而企业存款增加就达到5.6万亿元,占47.6%。这意味着,大量银行信贷并未形成借款机构的现实购买力。
民营资本的窘境更令人忧虑。
按照目前的市场准入格局,在全社会80多个行业中,允许国有资本进入的有72种,允许外资进入的有62种,而允许民营资本进入的只有41种。而且,民营经济被限制的恰恰是高回报率的领域!
与日本当年处处厚待自己的民营资本的情况相反,中国宁可把最好的机会给外资而不予民企。比如,有些城市为吸引外资,零地价给外资,由于工业用地占比高达80%,这些城市便拼命抬高住宅用地价格,以占比20%的住宅用地价格去弥补80%的工业用地的损失!这也是中国房价持续上涨的根源之一!
这种以牺牲一方民众幸福为代价吸引外资的做法,与卖国何异?!
为什么在中国4万亿救市计划已经落实后,低碳经济的呼声空前高涨?——答案是:中国已没有了调整的退路,而且,他们都看到了这一点,西方绞杀中国的另一条件已经具备。
为什么在中国大力鼓励小汽车发展的同时,美国却在一边大力发展生物燃油,一边SUV关停转移到国外?——答案是:减少对石油的依赖,在为未来的石油战争作准备。这又是一个绞杀中国的条件。
……
是的,就如同下棋,一步步地在向前推进。当年的日本,起码还知道自己下到哪一步了,下一步应如何走?而我们,在莫名其妙的沾沾自喜中,一次次地迷失。遥想2009年,在铁矿石价格谈判最关键的时刻,中国突然出台钢铁、汽车振兴规划细则,使得谈判对手立即变得空前强硬,中国的谈判筹码瞬间丧失,由此造成的损失以“亿美元”计算。政策的出台为什么不协调一下呢?我很久不能从这种疼痛中走出来:为什么不等谈判合同签订之后再出台振兴规划呢?那样的话,中国获取的将是怎样的利益啊!
2008年6月,在国际油价位居140美元附近时,我在接受央视东方时空记者采访时,明确表示未来油价将跌到50美元以下。2009年3月,我开始看高油价,并多次强调,低油价时代已经过去,30多美元、40多美元的油价永远都看不到了!油价将很快突破70美元,并到达70到80美元一线(油价每到达一个线,意味着,针对的对象的变化,这一点,我在书中有简单提及)。2009年11月初,我在福州演讲时再次强调,国际油价将在2010年突破100美元,如果中国发生干旱或者水灾,国际油价将快速突破120美元。
是的,这是一条轨迹,是一盘棋的模拟,这盘棋正在一步步地下着,我们按部就班地走向不归路。在庞大的货币投向市场,累积下来巨大的干柴,美国只需放把火即可,而货币战争史证明,美国从来都是这方面的好手。
中国的许多御用专家认为,由于中国的供给充足,不可能发生通货膨胀,有些专家对我在《中国怎么办——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》一书第7章《全球性通货膨胀要来了!》的预言嗤之以鼻。认为,中国只有通货膨胀预期,而没有通货膨胀。
这是一种极其可耻的自欺欺人的说法。
试问,难道房价上涨40%还不叫通货膨胀吗?CPI不反应房价的上涨,并不意味着通货膨胀没有发生,这家专家被拔掉了裤子还浑然不觉,因为他们把脑袋埋在了土壤里,或者,如“竹林七贤”里的刘伶,有视屋室为裤子的潇洒。【注解1 】
实际上,最可怕的还不是简单的通货膨胀问题。
最可怕之处,恰是那些专家沾沾自喜的部分——中国的巨大投资,在未来,就是供应,而供应在没有适合的购买力相对应的情况下,就会演变成过剩【我国目前钢铁行业的过剩的生产能力达到了2亿吨;水泥生产能力达到18.7亿吨,已经远远超过实际需求,目前在建的400条生产线还将新增生产能力6亿吨;电解铝生产能力过剩600万吨,在建的还有200万吨……截至2009年第一季度,在24个行业中有19个行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】。这会导致一种比传统意义上的通货膨胀更棘手的经济形态,也是我在此前的博文中已经明确预言过的:一方面,大宗商品价格攀升,企业生产成本上升,另一方面是供应增加,产能过剩,商品价格上不去,形成输入型通货膨胀与内在通货紧缩并存的经济形态。这种新的经济形态将让中国在未来痛苦不堪。
中国露出的软肋,满眼皆是,犹如一个肥大的绵羊。美国等发达国家,如果要掠夺,随机选择攻击目标即可有收获。
民族之痛,莫过于此!
但愿,中国的决策层只是大智若愚,笔者愚陋,难以理解大智慧者的用心。
但愿,美国等发达国家并没有笔者推断的那么聪明和凶狠。
草民之忧,草民之哀泣,或许,只是一个愚昧的笑料吧。
于2010年1月11日
【注解1 】“竹林七贤”里的刘伶放荡不羁,一辈子以酒为伴。酒兴浓时,常脱光了衣服在家里“裸奔”,一日脱衣裸形在屋中。正巧被一个客人撞上,客人便讥讽他几句。刘伶回答说:“我以天地为栋宇,屋室为裤衣。诸君何为入我裤中?”
满天星- 帖子数 : 60
注册日期 : 10-11-18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